夏季高温食用菌管理正当时

富源谷 人气:6.1K
夏季高温食用菌管理正当时

进入夏季,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即将出菇。今年的蘑菇怎么管理?如何安排生产?根据此前不少菇农反映的情况,笔者对今夏食用菌出菇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提出自己的看法,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。

1.结束出菇。冬季播种的平菇、金针菇、杏鲍菇等结束出菇后,应予清理菇棚,整理卫生,有针对性地喷施药物防治病虫害。菇农可使用百病傻200-500倍液和200-400倍液赛百09交替喷施,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。

对于害虫,推荐使用低毒、低残留、高效的菊酯类药物,如氯氰菊酯等,绝对禁止有机磷类化学药物进入生产的任何环节。

2.正在出菇。春季播种的如平菇、姬菇、黑木耳、毛木耳、灵芝等,已进入出菇高峰或正在陆续出菇,应在预防为主,防治兼顾原则指导下加强病虫害防治。关键点有二:一是选择低毒、高效、无残留或低残留的药物,绝对不得使任何药物黏附到子实体上;二是提前准备好食用菌(木耳类)晾晒的设施,如晒网、晒台等,并注意卫生。

3.即将出菇。根据各地市场的供求差异而安排不同时段出菇,是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。笔者调研了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北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的部分企业、合作社以及个人,均有拉开时间、错开季节的食用菌生产安排,如6月份,常规平菇、姬菇大量上市,他们便安排在7月份以后再行生产,即可错开常规的应市高峰,而在常规二三潮时段拿出第一潮菇品,以赢得市场并保持较高价位。该类生产的关键点是,在按正在出菇阶段管理的同时,最好是配备控温设施,以便自主掌控出菇时间。

为避免出菇期出现的营养不足而影响出菇的情况发生,菇农一定要科学调配基料。实践证明,大多基料配方中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,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缺失,使得菌丝生长不健壮、抗性下降,污染率、发病率上升。

可每250公斤原料中,加入120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(拌料型)补充营养。培养室、出菇棚要彻底消毒杀菌。

自制菌种有窍门

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,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,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,许多菇农不得不在外地引种。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、成本高,而且菌种因破瓶易引起杂菌污染,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。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,实行自行制种,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,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。

菌种生产程序,通常分为母种、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、二级、三级菌种。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,要求精化;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。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。

母种的分离选育方法是: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、诱变育种、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。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,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,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。

1.采集种源。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。①种菇选择时间。一般在11月上中旬,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菇中挑选。因为这段时间蘑菇生长正是旺盛时期,菌丝生活力强,子实体健壮,质量好,加之气温适宜,蘑菇能正常成熟。②种菇的标准是:八成熟,朵形圆正,肉质肥厚,颜色洁白,无病虫害。采集一二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,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。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。

2.培养基配制。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,常用配方为:马铃薯200克、琼脂16~18克、葡萄糖20克、水1000毫升。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,切成薄片,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15~30分钟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。煮后用6~8层事先浸湿拧干的纱布过滤,过滤后加入琼脂16~18克(气温低时加16克,气温高时加18克)再煮,并不断搅拌,使固体琼脂完全溶化,再用4~6层纱布过滤。将滤液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20克葡萄糖,搅拌溶化趁热分装试管。装入量为试管高度的1/4~1/5,注意培养基不要粘着试管口,管口用棉塞塞紧,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,每瓶装量为20毫升。然后置于高压锅内,在压力达108千帕,锅内温度为121℃灭菌30分钟左右。灭菌后及时取出,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,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。